

![]() |
“小切口”如何撬动“大效能”?细微处怎样练就“真功夫”?为深入落实2025年提质增效目标,西创宁东铁路公司工电段工务维修车间以系统性思维和务实举措,聚焦“制度筑基、技术赋能、管理提效”三大核心,深挖潜力,向内发力,推动管理理念从“有序合规”向“高效卓越”转变,打出了一套务实管用的“组合拳”,实现了管理效能与作业能力的双提升,为基层一线探索精细化管理新路径树立了鲜活样板。
制度筑基 织密安全网络
车间以系统性思维,构建起覆盖全面、权责清晰、流程闭环的制度体系。通过制定《安全类》《综合类》《生产类》等核心制度,编织了一张“纵向到底、横向到边”的安全防护网。这不仅显著提升了管理精细化水平和队伍凝聚力,更让“按标作业、遵章守纪”内化为车间鲜明的文化基因,为安全生产奠定坚实根基。
创新驱动 激活降本动能
在严守安全底线的前提下,车间深挖潜能,大力开展“变废为宝、降本增效”的创新实践。以灵武站5#道岔轨枕更换为试点,针对同型号批量采购成本高、闲置轨枕利用难的痛点,技术骨干精确评估、科学设计、精密测量,创新应用精密支点焊接修复技术,成功解决了P50与P60道岔混凝土轨枕无法共用难题,实现了轨枕铁垫板与道岔关键部位的完美适配。此项创新不仅有效盘活了闲置资产,大幅降低了采购成本,更验证了技术的可靠性与经济性,为道岔轨枕再利用开辟了新路径。
精益管理 夯实物资保障
车间以库房管理为突破口,着力构建“响应迅捷、保障有力”的物资支撑体系。通过实施工机具科学分类与定置管理,库容环境焕然一新,物品存放井然有序;建立动态电子台账,精准管控在库状态、使用记录及保养周期,实现工机具全生命周期管理;推行高效响应机制,确保应急抢修工具精准定位、快速取用,日常作业便捷高效,显著压缩非作业时间;同时优化存放环境与管理流程,有效避免工机具的挤压磕碰、锈蚀损坏,降低了损耗与维护成本,延长了使用寿命。这一系列精细化举措,为安全生产筑牢了坚实可靠的物资保障后盾。
工务维修车间的生动实践,有力证明了提质增效目标的落地生根,关键在于对细节的精雕细琢、对难题的主动破解、对管理的持续优化。其经验启示我们:唯有立足本职,勇于创新,精于管理,方能在细微之处见真章,于平凡岗位创非凡。(宁东铁路公司 侯媛/文 贾保杰/图)